隨著近年電腦直接制版(CTP)的發展,業內普遍認為該技術勢必取代現有制菲林工序,然而其發展卻收到一些阻礙。因為使用菲林的制版工序仍然可以提供一定的彈性作手工修改,如錯字或局部換版等。而直接制版卻是一布到位的利用制版機直接在板材上成像,所有成像的數據不容有失,否則需要把全張版面重新輸出。也就是說,相對于電腦直接制菲林(Ctfilm),電腦直接制版(CtPlate)更嚴格地一套可靠的數字化工作流程,來妥善處理由設計者到印刷機之間的生產工序。因此,最令人爭議的問題不是能否用激光直接在板材上制造出高精度的網點,而是能否有一套認可的數字化工作流程來代替現有的生產方式,而在整個流程里需要考慮的包括:數碼打樣、電腦拼大版、生產效率修改的靈活性、成本、補漏白及自來菲林等問題。
以下就數碼打樣的要求和技術作一介紹。
數碼打樣與傳統打樣的比較
每當提及數碼打樣的效果,一般的講會用傳統的打樣作比較的基準,這樣比較雖然順理成章,但往往很容易遺漏了數碼打樣附帶的一些功能所帶來的效益。以下我分三大范圍,包括質量、成本及效能,嘗試客觀地比較兩者的區別。
質量效果
色彩模擬能力-由于傳統打樣機同樣是使用油墨來成像,理論上它所能表達的色域是很接近印刷。而數碼打樣方面,有些器材可以同樣使用近似油墨成分的色墨,色域的表現也十分近似印刷。但是不論油墨及機器的成本都很高(一般設備在50萬-150萬之間,視幅面及精度而定)。而其他常見的彩色打印機,如噴墨式或熱升華式,其可以表達的色域均比印刷油墨更豐富,而且成本很低。關鍵在如何使用過于豐富的色域去模擬印刷油墨的色域,這完全取決于選擇哪個廠家的色彩管理技術。
網點模擬能力-這方面傳統打樣有絕對優勢。因為它們采用與印刷同一套菲林曬版。而數碼打樣要模擬網花的話,一方面要付出超過百萬元的投資去購置高精密的設備,但換來的效果跟真正印刷效果很難一致。如數碼打樣機精度是2000/3000dpi,而照排機精度為2400/3600dpi,兩者所造出的網花是完全不同的。市面上大多數可以模擬網花的設備都只能滿足客戶的視覺要求而已。
穩定性-因傳統打樣機是用人手下墨及調較壓力,所以效果很不穩定,業內人士都有這個經驗:這就是同一套菲林分別拿出去打樣、效果通常都不一樣。而數碼印刷則是自動化成像,可以很穩定,而且這類設備是不難找的。
可靠性-傳統打樣采用跟印刷一致的菲林,可靠性很高。而數碼打樣系統是根據印前工藝流程需要而設計的,我們將其分為:
1、如注重成本與設計表現的個體用戶所需要的設計打樣;
2、如注重生產效率的輸出中心,廣泛采用的RIP前打樣工藝;
3、如注重對數據可靠性的要求,被業內推薦的RIP后打樣工藝。
在整個流程中除人為因素外,最有機會在運作上出現差異的就是RIP的運算,以上提及的三種方式,市面上均有供應。
成本效益:
投資成本——在這方面,傳統打樣與數碼打樣相比則顯十分遜色。因為以同樣的生產能力計算,如一小時內完成兩套對開四色的打樣,傳統設備的投資就需要4組打搞機,配套的曬版、沖版設備,加上所需的工作人員及頗大的廠房,投資大約要200萬元人民幣。而數碼打樣的投資可以是2-150萬元人民幣,要視對質量的要求而定,而額外人工則接近為零。而在材料成本方面,傳統打樣的紙張及油墨的費用都很低,費用比重較高的是版材和藥水。而數碼打樣方面,一張對開幅面大約在20元-150元人民幣,要視個別打印機而定。從總體上說,數碼打樣(在某一個質量認可的程度上)的投資回報率可以比傳統打樣高出許多。
效能表現:
生產速度——表面上是數碼打樣成像速度較快。市面上普遍的打印機都可以做到20分鐘內完成一張同質量的對開版面。而傳統打樣則無論尺寸大小、不包括拼版、曬版及沖版時間,單式打樣動作,一般需要30-40分鐘,但這只是對生產一張打樣的比較。當需要生產多于一張彩色打樣的話,兩者速度的判別就比較接近。
多種模擬能力——以上提及大多數的數碼打樣機所能表達的色域都比印刷油墨豐富。豐富的色域再加上良好的色彩管理軟件的配合,令數碼打樣不僅僅模擬印刷品的效果,而同時可以模擬其他的生產效果、如絲網印刷、數碼印刷、噴墨海報等,甚至可以模擬在高速輪轉印刷機下的表現,更能夠配合市場上日趨多元化輸出的要求。最常見的例子是一套廣告設計需要通過不同的媒介來宣傳。
多種格式能力——齊備的數碼打樣系統,除可以模擬某一輸出媒介的色彩效果外,還可以因就不同輸出的需要,自動調較檔案中圖像的色彩,操作人員無須進行人工修改,就可以真正做到自動化的工作流程。而以上兩個數碼打樣的特點都是傳統打樣所欠缺的。
數碼打樣的選擇
數碼打樣基本上可以分三個范疇:
1、設計打樣,針對色彩版面設計。
2、色彩打樣,針對色彩效果。
3、網點打樣,同時針對色彩及網花效果。
整體來說,Color proof色彩打樣的用途最全面,而且選擇性高,可以達到最佳成本效益。
事實上,市面上可體會選擇的彩色打印機種類很多,其主要成像技術分別包括:激光打印、熱蠟轉移、熱升華、噴墨式等。而噴墨式可以說是主流的中高檔產品。
數碼打樣硬件簡介:
熱轉移與熱升華技術:熱轉移技術將含有顏料的蠟塊轉移至專用紙張。然而,這種技術所能覆蓋的顏色空間于傳統膠印的顏色空間是不同的。使用熱轉移技術的打樣稿外觀粗糙,所生成的網點與印刷的半色調網點也不一致;熱升華技術的打樣系統利用一個包含數千個加熱元件的打印頭和含有CMYK顏料的色帶來進行打樣。打印頭可以產生256級的不同熱度,使固態顏料升華為蒸汽并凝結在接收介質上。在每個點的中央部位,顏色較深,邊緣部位顏色較淺,當四種印刷色打印完成時,四色相互溶合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連續調的圖像;此類設備投資比較昂貴,使用成本偏高。
專業噴墨技術:噴墨打樣系統將墨水噴射到紙張上形成圖像。隨著硬件水平的不斷提高,性能已完全能夠滿足打樣的需求。設備投資成本也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受,但在使用成本方面,由于需要使用專用紙張和必要的色彩維護工作,由專業系統服務商提供全方位服務來控制成本,是可行的。這種做法在許多國家被用戶所推薦。
激光技術:這種技術精度較高,能夠產生半色調網點,所采用的具體技術各不相同。一般色彩表現力較印刷色域小,系統精度可從1800dpi至4800dpi不等,設備成本不一,而由于可采用普通印刷用紙,往往被用戶做為彩色打印設備的首選。
適當的打印機只提供硬件方面的功能,而整套打樣系統中更關鍵的是色彩管理軟件的部分。在數碼打樣的話題中經常會接觸到一個名詞叫“ICC PROFILE”這其實是一個有標準格式的數據檔案,用作記載不同色彩輸出設備各自獨有的色域。在數碼打樣系統內應用這“ICC PROFILE”只是一個常有的程序,用戶需要掌握的是這些數據如何有效地產生出來?是否容許用戶定期檢修?這完全取決于服務商色彩管理的技術水平。
軟件介紹
我們對于自然界色彩的感知由下列因素決定 光源種類,物體如何改變反射光線或透射光線,我們的眼睛對改變后的光線之敏感性。眼睛是最重要的感覺器官之一,眼感色的原理與色光的加色混合原理相吻合。當外界光線中的紅,綠,藍光分別刺激相應的錐狀細胞時,使神經產生電脈沖,形成神經興奮,傳遞到大腦皮質上的視覺中樞,就構成了一定的色彩,不同的色彩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果。同一種色彩在不同的對比變化下也會有不同的禮堂效果,這是因為同一畫面內的色彩對比會影響大腦對顏色的判斷。這正是我們色彩轉換時用到的重要原理之一。
首先需要有辦法去測量與定義色彩
可見的色彩均可由:色相,飽和度,亮度組成。色相由RGB三色光占量最大的一或二色光之強度 。當RGB量相等時,色彩變成不飽和,看起來時灰或白,亮度為RGB光波刺激眼睛感知細胞的強度或波高。這些特性可以由一些“碟片”堆疊出三維色彩模型,描述碟片圓周移動變化的是色相由下而上碟片移動增加亮度。各碟片由中心向外移動增加飽和度。這個模型是-不規矩型,因為眼睛對個色彩的敏感度不同。
每一個設備都有自己的色域空間,有些顏色能夠在熒幕上看到,卻不能由輸出設備表現出來。這是因為熒幕和輸出設備的公域空間的不一致。愛克發CMS可以將兩個公域空間進行連接和匹配,以解決色彩轉換的問題。當用熒幕色來模擬印刷色時,一種方法可以將無法表現的色域空間縮小到可表現的色域空間,使整個周圍環境色變化,利用眼睛與大腦的關系去模擬不同色域之間的效果,因此后者更有優勝的方法,能夠使所有的彩色輸出設備都有一定的色彩模擬能力。
數碼打樣的應用
現有的數碼打樣技術已能夠滿足大部分一般的用戶。他們主要追求速度,穩定性及成本效益。這三方面的表現數碼打樣是明顯比傳統打樣優勝很多。用戶的例子主要有一般書刊,雜志及教科書印刷等。
對高檔用戶而言,以上三大優點已不能完全滿足他們,而色彩質量才是最重要的要求。但正因為這些用戶嚴格的要求,一個版面在制作過程中通常需要多次的修改,而許多這種類型的用戶,如廣告公司都開始利用數碼打樣作為一種試稿。在修改過程中一直采用數碼打樣,直到修改完成后再做一次傳統打樣,單是這樣以能夠節省不少反復打樣得成本。
以上介紹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最后要提出的是現今的數碼打樣技術已達到了一定的實用性,但用戶在選擇設備時必須注意軟件、硬件及服務的能力,方可達到最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