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統的時代性要求近年來,隨著印刷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印刷產品的質量檢測應用技術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逐漸向多維數字產品方向發展,在印刷產品質量檢測技術應用的前端領域,基本實現了數字化。于此同時,盡管印刷技術在不斷更新,印刷工藝也在不斷改進,但在印刷產品的印刷質量管理方面卻一直沒有得到一種較科學的手段來充分保障印刷數字化的有效實施,常規的印刷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印刷數字化發展方向。如何實現印刷過程、印后與印前數字化的有效接軌,將數字化管理模式全面地滲透進印刷品生產過程中,已是高品質印刷企業迫切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二、系統的基本原理設定批次產品標準檢測權數,采用以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為基礎的模糊數學轉換原理,將模糊概念表示成直觀數據,在此基礎上,在版面有效印刷范圍內設置數字檢測信號條,由反射密度儀和透射密度儀等量測設備采集數據,然后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參照相應標準權數,扣除相應分值(0~64分為不合格,64~84分為合格,84~100分為優良),來評定產品印刷質量,查找質量問題原因,科學有效地全程控制產品的印刷質量。
三、系統的軟硬件配置根據系統的總體設計方案,整個系統由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兩大部分組成。
主要配置的硬件有:計算機(Windows98以上操作系統),以實現數據的錄入、交換、分析和輸出;打印機,以實現報表打印功能;彩色反射密度儀,以實現對曬版數據、打樣數據、印刷數據的采集和錄入;透射密度儀,以實現對激光發排膠片數據的采集和錄入;數字式放大鏡,以對制版過程和印刷過程中的尺寸套合進行量測。
軟件系統主框架由Visual C++ 6.0開發形成,長期以來,印刷產品的質量檢測經歷了主觀目測法、密度檢測法、色度檢測法和基于圖像處理的質量檢測技術等發展過程。在當前愈加追求印刷產品高品質的要求下,色度檢測技術以及基于圖像處理的質量檢測技術由于運行環境要求高、設備昂貴,難以推廣使用,而密度檢測法是實現印刷品質量檢測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的重要途徑,基于這個方法開發的數字測控系統是實現印刷產品質量標準化檢測之路的重要舉措,對印刷行業的良性發展有著長遠的意義和作用。
另外利用SQL Server數據庫語言開發了印刷信息數據庫,程序對數據庫可直接進行操作。此種設計方案既利用Visual C++強大的編程功能,又利用了SQL Server對數據庫的訪問、查詢與+++++++++編輯++++++++++功能,完全適應多要素、大數據產品及數據更新快等特點。
軟件主要由質量評判和統計查詢兩大模塊組成,通過質量管理、生產管理、行政管理和器材管理四個子系統,實現產品質量生產過程控制;人員管理和原料消耗控制;產品數據入庫、管理以及輸出。
四、系統的工作流程在激光發排制版陽片,獲取印刷原稿數據的基礎上,首先進行原始資料驗收,校準理論數據,隨后企業技術部門簽發批次生產任務作業通知單,各工種根據通知單要求實施印刷質量的驗收任務。根據作業指示和技術控制標準,印刷班組技術人員直接對印刷測控數據庫數據進行提取、分析,實施印刷質量評定的一級驗收工作;車間技術人員和企業技術部門組織對印前發排膠片、印刷版材、打樣樣圖、印刷半成品、印刷成品進行隨機抽檢,實施印刷質量的二級評定和三級驗收。同時,通過對印刷數據和印刷成果的統計、查詢等功能,有計劃地對印刷全過程實施監控,最后對印刷成品質量控制數據進行報表打印,全面掌握印刷質量情況,及時反饋印刷生產信息,有效地全程控制產品印刷質量。
五、系統的主要測量控制指標1、套合精度:依靠數字式放大鏡,利用印刷品理論尺寸,測量主色版印刷成圖尺寸與理論尺寸之間的差值,在絕對精度正常的基礎上,將其它色版與主色版比對,其標準范圍為0~0.20mm,激光發排膠片標準范圍為0~0.15 mm.
2、網點變形:利用反射密度儀和透射密度儀,先測量單項網點變形取最大值,然后取各加網網點的平均值為最后評定的網點變形量,其標準值為15%+10%、40%+18%、75%+13%.激光發排膠片標準值≤2%,實現3%網點清晰,96%網點不糊,網角誤差≤5°。
3、印刷墨色:首先依據印刷規范和用色標準設定批次產品標準密度值,然后取反射密度儀測量的各版密度值與對應版別標準值的差值的絕對值為對應版別的印刷墨色評定值,紙張底色直接取其密度測定值中的最大值為底色評定值,最后取其評定值的最大值作為印刷墨色以及色相糾正的計算值。激光發排膠片實地密度標準值3.60,灰霧度≤0.05.
4、綜合信息:主要用來控制印刷產品和印前發排膠片的成品尺寸誤差、裁切誤差、露白、發糊、發虛、重影、杠子、臟污、劃痕、紙張破損、拼接、數據錯漏及整張產品均勻程度的綜合質量。隨機原因所造成的扣分規范性較差,所以我們在系統中限制了其扣分標準值,扣分限值用紅色(其中綠色為優良,黃色為合格,紅色為不合格)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