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是典型的順周期行業,其景氣度與宏觀經濟息息相關。
全球造紙業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增長期,近年來,增長速度趨于放緩。
2023年,全球紙和紙板產量為4.097億噸,全國紙及紙板產量為1.3億噸。中國紙及紙板的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已成為世界造紙工業生產、消費和貿易大國。
疫后,中國市場的生產和消費水平正在企穩,供需總量保持平衡,不同品種有所差異,包裝用紙和生活用紙的產能呈增長態勢。
今年以來,由于上游紙漿價格波動和下游紙張需求增長疲軟,企業正在經歷“產量增長,營收增長,利潤不增長”的周期。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
2024年1至9月份,我國紙及紙板產量達到11632.9萬噸,累計增長率高達10.2%。
2024年1至9月份,造紙和紙制品業實現了10598.7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4%。
2023年的造紙行業營業利潤率,有10個月低于2%。2024年,前7個月的營業利潤率達到了2.9%左右,8月和9月為2.7%左右,行業盈利能力較弱。
在宏觀經濟變化的驅動下,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期,我國造紙行業或將呈現這樣的景象。
外部環境加速行業整合
規模以上造紙企業數量下滑,銅板、白卡等紙種進入寡頭時代,各紙種龍頭市場份額不斷攀升。
造紙業在經歷較高增長后逐漸放緩進入漫長集聚期。以美國為例,20世紀90年代后期,造紙業增速放緩并進入調整轉型期,開啟了首輪并購浪潮,至2002年使得行業前五大企業各細分市場份額顯著提高。行業進入漫長集聚區,國際紙業便進入十多年的產業深度調整期;歐洲以斯道拉·恩索為代表,近年來市值表現較穩定,且呈現穩中有升趨勢。
林漿紙一體化企業成為主旋律規模領先的紙企均是林漿紙一體化企業,且會通過并購實現規模快速擴張、產業鏈縱向延伸和剝離非核心業務或業績不佳業務。新增產能也將聚焦于頭部企業,未來,頭部企業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行業出清或加速。走出去,擴大收入 平抑經營風險領先企業通過收并購、海外建廠等方式布局高增長區域或鞏固產業鏈,實現全球擴張,平衡單一市場風險。
不同紙種,供需格局不一樣
未來,在中國市場,各紙種將面臨不同的市場供需格局——箱板紙、瓦楞紙供需矛盾仍將存在;文化紙供需恢復常態,但長期面臨人口結構挑戰;白卡紙結構性增長存在一定機會,競爭日趨多元;生活紙需求穩健增長,品牌差異致進一步兩極分化。
從優秀企業的運營情況來看,經營為王才能抵抗風險。太陽紙業的山東、廣西和老撾“三大基地”協同發展,穩步構建“林漿紙一體化”全產業鏈,公司具備了較強的產業鏈核心競爭力,更加有能力熨平行業周期性的波動;玖龍紙業前瞻布局原材料資源,自給率優勢突出,在海外布局再生漿獲取生產制造的成本優勢;區位布局領先,全國基地布局廣泛,單噸運輸成本低于同行,且實行精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