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1月1日正式取消廢紙進口以來,以前有外廢配額的紙企成本優勢消失,加上紙漿進口的高依賴度,如何解決造紙行業的原料端穩定供應成為影響造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成為紙企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因素。因此,加快原料布局、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及“林漿紙”一體化趨勢未來將愈加明顯,頭部企業的競爭優勢也會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下,造紙產業鏈發展尤其引人關注,其下游應用領域廣泛、客戶關注度高,與國民經濟息息相關,被稱之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
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供應端擴張明顯、下游需求表現疲軟等特征明顯
從價格來看,2022年造紙產業鏈主要品目的價格及利潤均表現偏弱,行業景氣度下降明顯,僅有針葉漿及下游生活紙價格表現堅挺。從年均價變化情況來看,除紙漿與生活用紙均價同比略有上行以外,其余造紙品目價格同比全線下跌,其中跌幅最小的是箱板紙,跌幅僅在0.44%,雙膠紙和再生纖維漿跌幅也相對較小,瓦楞紙、白板紙、白卡紙和廢舊黃板紙跌幅較大,跌幅在4%-18%之間。從數據變化來看,原料抗跌性要優于下游成品紙,而成品紙中紙漿系產品價格要優于廢紙系,這與整個供需格局及下游用途有密切關系。
從利潤變化情況來看,據在統計數據來看,僅箱板紙利潤同比為正值,其他品目同比均為下跌,并且跌幅普遍較大。其中白卡紙利潤下滑最為明顯,下降了29.46個百分點,生活用紙因為其需求剛性,下滑1個百分點左右,國廢黃板紙/瓦楞紙/白板紙/文化紙利潤同比均下滑,減少幅度在9-22個百分點之間。從毛利下滑最明顯的白卡紙來看,主因白卡紙價格自去年歷史高位基礎上寬幅回落,隨著價格逐漸回歸基本面,加之原料紙漿價格漲幅較大,所以毛利縮水明顯。雖然箱板紙毛利同比僅增加了6.63百分點,但這在整個較為疲軟的造紙產業鏈來看,已經處于一枝獨秀的狀態。箱板紙作為唯一毛利為正值的品目,主要因為原料配比相對其他紙漿系產品,高價原料占比較低,加上主要原料國廢黃板紙價格下滑幅度較大,所以原料紅利的特征較明顯,雖然箱板紙行業集中度較白卡紙偏低,但作為廢紙系品目,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cr10能達到65%以上。
從今年的市場情況來看,存在文化紙、白板紙轉產瓦楞、箱板紙情況,鑒于毛利情況差異及品目供需情況,未來紙種間轉產情況或增多。
造紙產業鏈供應趨勢表現不一
價格是一系列因素的綜合體現,其中最主要的是供需基本面的影響傳導。從供應數據來看,紙漿、國廢黃板紙、白卡紙及生活紙供應同比增速為正值,主因需求偏剛性,加之“紙代塑”政策對高檔包裝紙的帶動。而瓦楞及箱板紙、白板紙及文化印刷用紙總供應增速為負值,主要受市場供需格局轉變及“雙減”“無紙化辦公”等因素影響。
具體到分項指標來看,產量變化趨勢同總供應基本一致,說明產量對總供應的貢獻較大。
從原料端產能數據來看,產能數據增幅均為正值,這與造紙行業發展階段有關,按照《造紙行業“十四五”及中長期高質量發展綱要》,兼顧2030年國家碳達峰目標,2035年紙及紙板國內生產量應控制在1.7億噸以內,年均增長約2.5%,那么在此之前,造紙行業產能仍處于增長通道,不同紙種根據自身供需格局在產能利用率上或有差異化表現,但總趨勢仍趨于增加。
從產量數據來看,紙漿、白卡紙及生活用紙產量增幅明顯大于其他品目,這與市場飽和度及需求的增長前景有關。其中紙漿因為較高的進口依賴度,國內紙廠受國外漿廠的成本制約較明顯,為了提升自身原料話語權,未來國內紙廠林漿紙一體化的趨勢愈加明顯,紙漿的產量預計增加,白卡紙及生活紙產量增加主要受剛性需求及“禁塑”“紙代塑”和包裝升級帶動。文化印刷用紙產量增幅最小,僅為1.82%,主因居民消費習慣的轉變,且未來仍有萎縮可能。廢紙系產品中,白板紙產量減少最為明顯,降幅為16.55%,主因低端白卡紙、涂布及白面類紙張對其替代。從數據變化來看,不同品目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
從進口量數據來看,均呈現下滑走勢,主因國外生產成本上升、整體需求疲軟背景下,國內外套利窗口關閉等因素影響。進口量相對于國內產量來說體量偏小,僅有紙漿進口依賴度相較高,其余品目進口依賴度均在15%以下,因此進口更多的是對國內的補充。從整體供應趨勢來看出現分化,未來造紙產業鏈中包裝紙及林漿紙一體化將是重點發展的方向,規模企業因具備上游原料資源、規模優勢、資金、技術和人才實力,仍將占據主導地位,未來競爭優勢會越加凸顯,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需求面的變化趨勢與供應出現較高的趨同性
造紙產業鏈多數品目依賴內需,出口依賴度較低。從變化幅度來看,白板紙國內消費增速下滑最明顯,為-16.34%,生活用紙國內消費量增速提升最明顯,為13.90%。從出口量來看,受國內消費下滑影響,部分出口緩解國內供應壓力,但因為基數較小,所以增幅雖變化明顯,但整體量不大。總結一下,需求變化與供應呈現較相似趨勢,受整體需求疲弱影響,造紙行業整體景氣度不高。
造紙產業鏈2022年整體的變化趨勢:供需格局整體承壓,不同品目情況不一,價格、利潤偏弱勢,不同品目利潤狀況不一,多數維持微利狀態。
在造紙產業鏈眾多品目中,包裝紙是最為特殊的存在,作為造紙行業的主要下游品目,他的下游應用領域遍布食品、飲料、家電、家居、醫藥及增長較快的快遞行業等,關注客戶群體較多,也作為主要的下游產品,將紙企、包裝廠/印刷廠及終端客戶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較為龐大的鏈條,因此市場關注度頗高。
瓦楞及箱板紙供需矛盾突出
近五年瓦楞及箱板紙行業供過于求的情況較為明顯,其中2018年以來瓦楞紙總供應量復合增長率在2.55%,箱板紙總供應量復合增長率在3.62%;瓦楞紙總需求復合增長率則為1.86%,箱板紙總需求復合增長率在2.83%。
從需求面來看,2021-2022年瓦楞與箱板紙需求由增轉降,主要受到終端需求平淡,以及近幾年推廣輕量化包裝的影響。出口方面瓦楞紙變化有限,箱板紙雖然小幅增長,但基數較小,增量有限,對行業影響不大。從下游終端客戶來看,2022年中國瓦楞及箱板紙下游消費結構占比整體變化不大,仍以集中在食品、飲料、家電電子、服裝鞋類及箱包、日化產品、車業及零部件、家居家具、快遞、醫藥等包裝方面,上述行業包裝需求與用量較大,整體占比可達95%。在相關終端行業中,服裝鞋類及箱包與家居家具行業消費占比有所下滑,食品與飲料及醫藥行業消費占比則有所提高。下游消費依然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主要原因是當地經濟相對發達,相關包裝產業也較為完善。
需求表現平淡,價格波動季節性特點減弱,體現出下游及終端客戶在瓦楞及箱板紙的備貨積極性上表現一般,部分終端企業招標時間延期。下游訂單清淡,紙廠出貨節奏放緩,市場庫存壓力增加。從圖表中來看,自2021年以來,瓦楞及箱板紙市場期初庫存壓力增加明顯,也是因需求清淡所致。2022年瓦楞紙期初庫存增幅達到18.87%,箱板紙期初庫存增幅達到32.40%。
隨著市場庫存壓力的增加,今年7月以來,規模紙廠多次發布停機檢修通知,個別基地存在月內發布5張停機函的情況,紙廠主動降低開工負荷/減少產量以放緩供應壓力的增加。但是一般情況下,三四季度作為年內的旺季,開工負荷會有一定提高,產量呈現增加趨勢。因此今年整體產量較往年趨勢出現背離,整體數量由增加轉為減少。
與產量減少形成明顯對比的是產能的變化。瓦楞紙、箱板紙產能統計采用固定抽樣采樣方式進行數據采集。樣本為在中國境內注冊且生產設備位于中國境內的具有瓦楞紙、箱板紙生產資質的企業,目前監測范圍內的瓦楞紙樣本產能約占行業總產能95%;箱板紙為全樣本統計。在產能中變化中,受到“林-漿-紙”一體化趨勢帶動的箱板紙產能投放較多,且在造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未來投放箱板紙產線可方便紙種間轉產,紙廠生產主動性提升,同時生產效率也大大提高 ,因此近年來規模紙廠多積極投產箱板紙產線。
從進口情況來看:瓦楞及箱板紙進口量2020年增量較為明顯。2020年瓦楞紙進口量同比增幅為152%,箱板紙進口量同比增幅84%,主要是與禁廢相關政策以及國內于海外成品紙套利空間打開有關。但2021年以來進口紙數量的回落則與海運費調整以及國內需求清淡有關。
未來5年,瓦楞箱板紙仍有較多新裝置投產計劃,預計瓦楞紙總量突破3800多萬噸,箱板紙產能總量突破4900萬噸。產能過剩現狀逐步凸顯。雖然經濟仍有向好預期,但市場不確定因素較多,鑒于行業過剩的現狀,整體開工維持低位,整體需求量增加有限,市場供需矛盾凸顯。
產業鏈競爭或有加劇
從長周期的行業數據分析來看,瓦楞箱板紙后期都會面臨供需格局變化帶來的各種壓力,市場轉型升級也迫在眉睫。
首先是市場行情走勢方面。2023年2023年均價存在繼續下移預期,整體價格低位震蕩后緩慢上移。影響價格的因素還是在供需、成本、宏觀經濟等多方面。
價格重心預期回落,將直接影響到市場盈利能力的變化。預計利潤空間將繼續縮減。利潤縮減或將導致企業生產積極性下降,進而對市場供需面形成影響,從而形成連鎖反應
從市場供需趨勢來看,產能繼續投放,需求恢復有限,供需矛盾仍存。
基于價格、利潤及供需的變化預期,未來市場競爭也將繼續演變,包括競爭程度更加的激烈,市場參與者面臨的處境會更加艱難;競爭維度會更加多元,領域會更加的細化,要求企業要提高自身綜合實力;競爭的手段會更加豐富,比如對內提升內功、對外強強聯合等。
綜合品目未來的預期,供應過剩都是未來大的發展趨勢,這也將成為行業最大的風險點。
作為生產企業來說,需要更好的控制成本,提升競爭力,這就需要對原材料的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近年實施禁廢政策后,國內優質長纖維緊張,如何有效獲得優質穩定的原料供應,是否學習規模大廠建立廢紙中轉站,這都值得思考。并且需要在是否要上新產能方面做好判斷,這里的新產能包括本品目裝置,也包括上下游品目裝置,也就是是否要一體化發展,這就需要對整個產業鏈條有更好的認知。比如近年來紙廠對下游紙板紙箱包裝產業的試水動作越來越多,以規模紙廠為首的大型紙廠基本都計劃或已經設立相關的下游包裝基地,進行一體化生產。并且在新產能投放中,需要對投產地區的相關政策扶持/當地原料供應豐富程度/當地及周邊市場需求可開發程度/交通是否便利等相關問題進行調研思考,這就要求對整個行業可能存在的經營風險要有充分了解。
作為貿易企業來說,未來行業去中間化可能是大趨勢,那如何先提升生存能力,活下去,就成為當務之急,而后才能尋求如何更好的發展。
對于下游企業而言,控制原料采購成本也是其需要重要關注的地方。企業除了關注歷史價格的變化及其背后供需面變化的原因以外,更應該加強對未來行情的預判,提前布局,合理把控招投標時間,以更好地降本增效。
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供應端擴張明顯、下游需求表現疲軟等特征明顯
從價格來看,2022年造紙產業鏈主要品目的價格及利潤均表現偏弱,行業景氣度下降明顯,僅有針葉漿及下游生活紙價格表現堅挺。從年均價變化情況來看,除紙漿與生活用紙均價同比略有上行以外,其余造紙品目價格同比全線下跌,其中跌幅最小的是箱板紙,跌幅僅在0.44%,雙膠紙和再生纖維漿跌幅也相對較小,瓦楞紙、白板紙、白卡紙和廢舊黃板紙跌幅較大,跌幅在4%-18%之間。從數據變化來看,原料抗跌性要優于下游成品紙,而成品紙中紙漿系產品價格要優于廢紙系,這與整個供需格局及下游用途有密切關系。
從利潤變化情況來看,據在統計數據來看,僅箱板紙利潤同比為正值,其他品目同比均為下跌,并且跌幅普遍較大。其中白卡紙利潤下滑最為明顯,下降了29.46個百分點,生活用紙因為其需求剛性,下滑1個百分點左右,國廢黃板紙/瓦楞紙/白板紙/文化紙利潤同比均下滑,減少幅度在9-22個百分點之間。從毛利下滑最明顯的白卡紙來看,主因白卡紙價格自去年歷史高位基礎上寬幅回落,隨著價格逐漸回歸基本面,加之原料紙漿價格漲幅較大,所以毛利縮水明顯。雖然箱板紙毛利同比僅增加了6.63百分點,但這在整個較為疲軟的造紙產業鏈來看,已經處于一枝獨秀的狀態。箱板紙作為唯一毛利為正值的品目,主要因為原料配比相對其他紙漿系產品,高價原料占比較低,加上主要原料國廢黃板紙價格下滑幅度較大,所以原料紅利的特征較明顯,雖然箱板紙行業集中度較白卡紙偏低,但作為廢紙系品目,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cr10能達到65%以上。
從今年的市場情況來看,存在文化紙、白板紙轉產瓦楞、箱板紙情況,鑒于毛利情況差異及品目供需情況,未來紙種間轉產情況或增多。
造紙產業鏈供應趨勢表現不一
價格是一系列因素的綜合體現,其中最主要的是供需基本面的影響傳導。從供應數據來看,紙漿、國廢黃板紙、白卡紙及生活紙供應同比增速為正值,主因需求偏剛性,加之“紙代塑”政策對高檔包裝紙的帶動。而瓦楞及箱板紙、白板紙及文化印刷用紙總供應增速為負值,主要受市場供需格局轉變及“雙減”“無紙化辦公”等因素影響。
具體到分項指標來看,產量變化趨勢同總供應基本一致,說明產量對總供應的貢獻較大。
從原料端產能數據來看,產能數據增幅均為正值,這與造紙行業發展階段有關,按照《造紙行業“十四五”及中長期高質量發展綱要》,兼顧2030年國家碳達峰目標,2035年紙及紙板國內生產量應控制在1.7億噸以內,年均增長約2.5%,那么在此之前,造紙行業產能仍處于增長通道,不同紙種根據自身供需格局在產能利用率上或有差異化表現,但總趨勢仍趨于增加。
從產量數據來看,紙漿、白卡紙及生活用紙產量增幅明顯大于其他品目,這與市場飽和度及需求的增長前景有關。其中紙漿因為較高的進口依賴度,國內紙廠受國外漿廠的成本制約較明顯,為了提升自身原料話語權,未來國內紙廠林漿紙一體化的趨勢愈加明顯,紙漿的產量預計增加,白卡紙及生活紙產量增加主要受剛性需求及“禁塑”“紙代塑”和包裝升級帶動。文化印刷用紙產量增幅最小,僅為1.82%,主因居民消費習慣的轉變,且未來仍有萎縮可能。廢紙系產品中,白板紙產量減少最為明顯,降幅為16.55%,主因低端白卡紙、涂布及白面類紙張對其替代。從數據變化來看,不同品目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
從進口量數據來看,均呈現下滑走勢,主因國外生產成本上升、整體需求疲軟背景下,國內外套利窗口關閉等因素影響。進口量相對于國內產量來說體量偏小,僅有紙漿進口依賴度相較高,其余品目進口依賴度均在15%以下,因此進口更多的是對國內的補充。從整體供應趨勢來看出現分化,未來造紙產業鏈中包裝紙及林漿紙一體化將是重點發展的方向,規模企業因具備上游原料資源、規模優勢、資金、技術和人才實力,仍將占據主導地位,未來競爭優勢會越加凸顯,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需求面的變化趨勢與供應出現較高的趨同性
造紙產業鏈多數品目依賴內需,出口依賴度較低。從變化幅度來看,白板紙國內消費增速下滑最明顯,為-16.34%,生活用紙國內消費量增速提升最明顯,為13.90%。從出口量來看,受國內消費下滑影響,部分出口緩解國內供應壓力,但因為基數較小,所以增幅雖變化明顯,但整體量不大。總結一下,需求變化與供應呈現較相似趨勢,受整體需求疲弱影響,造紙行業整體景氣度不高。
造紙產業鏈2022年整體的變化趨勢:供需格局整體承壓,不同品目情況不一,價格、利潤偏弱勢,不同品目利潤狀況不一,多數維持微利狀態。
在造紙產業鏈眾多品目中,包裝紙是最為特殊的存在,作為造紙行業的主要下游品目,他的下游應用領域遍布食品、飲料、家電、家居、醫藥及增長較快的快遞行業等,關注客戶群體較多,也作為主要的下游產品,將紙企、包裝廠/印刷廠及終端客戶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較為龐大的鏈條,因此市場關注度頗高。
瓦楞及箱板紙供需矛盾突出
近五年瓦楞及箱板紙行業供過于求的情況較為明顯,其中2018年以來瓦楞紙總供應量復合增長率在2.55%,箱板紙總供應量復合增長率在3.62%;瓦楞紙總需求復合增長率則為1.86%,箱板紙總需求復合增長率在2.83%。
從需求面來看,2021-2022年瓦楞與箱板紙需求由增轉降,主要受到終端需求平淡,以及近幾年推廣輕量化包裝的影響。出口方面瓦楞紙變化有限,箱板紙雖然小幅增長,但基數較小,增量有限,對行業影響不大。從下游終端客戶來看,2022年中國瓦楞及箱板紙下游消費結構占比整體變化不大,仍以集中在食品、飲料、家電電子、服裝鞋類及箱包、日化產品、車業及零部件、家居家具、快遞、醫藥等包裝方面,上述行業包裝需求與用量較大,整體占比可達95%。在相關終端行業中,服裝鞋類及箱包與家居家具行業消費占比有所下滑,食品與飲料及醫藥行業消費占比則有所提高。下游消費依然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主要原因是當地經濟相對發達,相關包裝產業也較為完善。
需求表現平淡,價格波動季節性特點減弱,體現出下游及終端客戶在瓦楞及箱板紙的備貨積極性上表現一般,部分終端企業招標時間延期。下游訂單清淡,紙廠出貨節奏放緩,市場庫存壓力增加。從圖表中來看,自2021年以來,瓦楞及箱板紙市場期初庫存壓力增加明顯,也是因需求清淡所致。2022年瓦楞紙期初庫存增幅達到18.87%,箱板紙期初庫存增幅達到32.40%。
隨著市場庫存壓力的增加,今年7月以來,規模紙廠多次發布停機檢修通知,個別基地存在月內發布5張停機函的情況,紙廠主動降低開工負荷/減少產量以放緩供應壓力的增加。但是一般情況下,三四季度作為年內的旺季,開工負荷會有一定提高,產量呈現增加趨勢。因此今年整體產量較往年趨勢出現背離,整體數量由增加轉為減少。
與產量減少形成明顯對比的是產能的變化。瓦楞紙、箱板紙產能統計采用固定抽樣采樣方式進行數據采集。樣本為在中國境內注冊且生產設備位于中國境內的具有瓦楞紙、箱板紙生產資質的企業,目前監測范圍內的瓦楞紙樣本產能約占行業總產能95%;箱板紙為全樣本統計。在產能中變化中,受到“林-漿-紙”一體化趨勢帶動的箱板紙產能投放較多,且在造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未來投放箱板紙產線可方便紙種間轉產,紙廠生產主動性提升,同時生產效率也大大提高 ,因此近年來規模紙廠多積極投產箱板紙產線。
從進口情況來看:瓦楞及箱板紙進口量2020年增量較為明顯。2020年瓦楞紙進口量同比增幅為152%,箱板紙進口量同比增幅84%,主要是與禁廢相關政策以及國內于海外成品紙套利空間打開有關。但2021年以來進口紙數量的回落則與海運費調整以及國內需求清淡有關。
未來5年,瓦楞箱板紙仍有較多新裝置投產計劃,預計瓦楞紙總量突破3800多萬噸,箱板紙產能總量突破4900萬噸。產能過剩現狀逐步凸顯。雖然經濟仍有向好預期,但市場不確定因素較多,鑒于行業過剩的現狀,整體開工維持低位,整體需求量增加有限,市場供需矛盾凸顯。
產業鏈競爭或有加劇
從長周期的行業數據分析來看,瓦楞箱板紙后期都會面臨供需格局變化帶來的各種壓力,市場轉型升級也迫在眉睫。
首先是市場行情走勢方面。2023年2023年均價存在繼續下移預期,整體價格低位震蕩后緩慢上移。影響價格的因素還是在供需、成本、宏觀經濟等多方面。
價格重心預期回落,將直接影響到市場盈利能力的變化。預計利潤空間將繼續縮減。利潤縮減或將導致企業生產積極性下降,進而對市場供需面形成影響,從而形成連鎖反應
從市場供需趨勢來看,產能繼續投放,需求恢復有限,供需矛盾仍存。
基于價格、利潤及供需的變化預期,未來市場競爭也將繼續演變,包括競爭程度更加的激烈,市場參與者面臨的處境會更加艱難;競爭維度會更加多元,領域會更加的細化,要求企業要提高自身綜合實力;競爭的手段會更加豐富,比如對內提升內功、對外強強聯合等。
綜合品目未來的預期,供應過剩都是未來大的發展趨勢,這也將成為行業最大的風險點。
作為生產企業來說,需要更好的控制成本,提升競爭力,這就需要對原材料的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近年實施禁廢政策后,國內優質長纖維緊張,如何有效獲得優質穩定的原料供應,是否學習規模大廠建立廢紙中轉站,這都值得思考。并且需要在是否要上新產能方面做好判斷,這里的新產能包括本品目裝置,也包括上下游品目裝置,也就是是否要一體化發展,這就需要對整個產業鏈條有更好的認知。比如近年來紙廠對下游紙板紙箱包裝產業的試水動作越來越多,以規模紙廠為首的大型紙廠基本都計劃或已經設立相關的下游包裝基地,進行一體化生產。并且在新產能投放中,需要對投產地區的相關政策扶持/當地原料供應豐富程度/當地及周邊市場需求可開發程度/交通是否便利等相關問題進行調研思考,這就要求對整個行業可能存在的經營風險要有充分了解。
作為貿易企業來說,未來行業去中間化可能是大趨勢,那如何先提升生存能力,活下去,就成為當務之急,而后才能尋求如何更好的發展。
對于下游企業而言,控制原料采購成本也是其需要重要關注的地方。企業除了關注歷史價格的變化及其背后供需面變化的原因以外,更應該加強對未來行情的預判,提前布局,合理把控招投標時間,以更好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