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在供需基本平衡的情況下,我國包裝業的一些領域發生了一輪匪夷所思的產能大躍進,以至于造紙、印刷、包裝等行業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并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了毀滅性的低介競爭。
現如今,隨著國內經濟復蘇緩慢,全球產業鏈回歸,很多企業面臨著生存的困境。為了化解當前危機,發改委提出了整治“內卷式”競爭和全民消費補貼刺激內需的有力措施。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傳統包裝印刷行業迎來了真正的大洗牌,大量企業將從此退出歷史舞臺,而更多新興的企業將如雨后春筍般誕生。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巨頭們重整包裝山河,小微企業華麗轉型將是未來五年的主旋律。本文試圖從國內外企業并購的案例中,幫助廣大企業主尋找到一條合作雙贏,或者體面退出的道路,歡迎大家廣泛參與,共同對抗暴風雨的洗禮。
真實的產能擴張很瘋狂????
在造紙業,產能過剩問題凸顯。有一組數字看起來是那么地觸目驚心。2017~2018年新建成的造紙產能就達到驚人的2800萬噸,而近年來新規劃的產能更是高達4600多萬噸。以白卡紙為例,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之后國內白卡紙新產能報備達1400萬噸,未來2~3年,白卡紙新增規劃產能預計約670萬噸。據卓創資訊造紙業分析師預測,未來5年內國內市場或新增白卡紙需求300至350萬噸,而規劃的新增產能卻高達1420萬噸,遠超市場需求增長預期。而2016年后的紙箱業產能擴張,現在看起來都像是一場大夢。
2017年,廣東新增23條高速寬幅瓦線,產能翻倍飆升!同年,蘇州也不甘示弱,15條高速寬幅瓦線讓紙箱紙板產能瞬間翻倍!2020年,浙江金華紙箱廠如雨后春筍,跨界者、三級升二級者、一級降二級者紛紛涌入。這一年,一級造紙企業也下場了,紙箱訂單爭奪戰白熱化!以東莞望牛墩的一家紙箱廠為例, 近年來玖龍、建暉、順裕等造紙廠,勝源等專業紙板廠,都大舉采購紙箱加工設備,以低價搶走大量紙箱廠訂單。?????
更不可思議的是, 2023年,在產能過剩嚴重,紙箱設備在銀行眼中被視為‘破銅爛鐵’的情況下,廣大中小紙箱廠又迎來一輪瘋狂的產能擴張。產能過剩,競爭激烈,原來十個人的飯,?現在三十個人搶,分配不均,自然有人餓肚子。當漲價潮來臨,市場加快洗牌,我們才會發現誰在裸泳。
歐美企業熱衷并購
近年來,歐美包裝行業巨頭合流的進程不斷加速,過去半年時間,已經出現了三起包裝巨頭之間的合并交易。2024年4月15日,國際紙業公司(IP.US)發布公告稱,已同意全股收購英國造紙和包裝公司DS Smith,對其估值為72.0億美元。合并完成后,DS Smith股東將擁有合并后公司約33.7%的股份;國際紙業股東將擁有其余股份,該公司計劃在倫敦尋求二次上市。2024年4月初,歐盟委員會正式批準了愛爾蘭Smurfit Kappa Group plc與美國Westrock Company的合并提案。
此次合并的構想首次公開于2023年9月,當時Smurfit Kappa Group與Westrock Company共同表達了雙方聯合的意向。2024年11月中,Amcor Plc(AMCR.US)同意以約8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Berry Global Group(BERY.US),這兩家全球最大的包裝生產商將由此合并,合并后公司的收入將達到240億美元。海外巨頭并不像中國的企業那樣熱衷于建新廠擴產能,通過先進的產能把同行擠出競爭隊伍。相反,他們往往通過合并來解決低價競爭的問題。目前,我國紙箱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普遍不足五成,有的甚至不足三成,但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的設備利用率達95%以上。很多老板奮斗了一輩子,賺來的辛苦錢變成了一堆堆冰冷的機器。
中企應從數字化尋找答案
當前,全世界、中國社會都處在經濟變化的全新周期。全世界秩序混亂,經濟形勢錯綜復雜,企業經營出現困難,疊加在多種周期之下。隨著人形機器人的快速演進,供應鏈正加速回歸歐美本土。原有全球化舊經濟結構出現坍塌、新結構還沒有建立。國內造紙及包裝印刷企業面臨著十分巨大的不確定性,行業重整勢在必行。
目前,中國制造企業已經加快布局全球市場。從市場到供應鏈,從物流到工廠管理,從品牌到系統解決方案,中國企業正以全新的格局融入新的全球化商業系統中。龍頭企業在實現數字化的基礎上,可以賦能更多中小企業,形成數字共生。以包裝印刷行業為例,企業實現數字化后,不但能夠平衡企業內部的業務、人資、財務與制造系統,同時可以吸納小型印刷包裝企業的生產能力,將一定規格與有空間服務半徑的訂單,通過拆單的方式交給小企業制造。
小企業因此能夠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大企業在能夠實現規模化的同時,也能夠實現個性化,實現產業的垂直發展。通過數字化與智能化賦能,每一個垂直產業未來都將產生獨角獸、超百億甚至超千億元的企業。數字化平臺經濟將會結束中國產業競爭無序的狀態,實現產業間的非資本鏈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