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部經濟形勢與內部結構因素影響下,中國紙業正經歷著行業劇變,進入大變革時代。
優秀的造紙企業正在以大無畏創業精神,激濁揚清,重構新的行業體系,從原料資源、科技研發、生產制造、流通服務、形象責任等多個方面推動行業大變革。
一個與國家發展要求相匹配、與國際產業規律相適應的紙業新形態正在萌動、成型中。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洞察并追隨這個變革潮流,就是遇到了最好的時代,漠視并放棄這個變革潮流,就是遇到了最壞的時代。
無論你如何面對,中國紙業必將從傳統走向現代,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擋不住的大趨勢!
當前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2014年前3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419908億元,同比增長7.4%。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增長7.3%。雖總體在合理區間,但第三季度的增速創5年最低。
今年以來輕工行業呈低位運行態勢,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三季度輕工業增加值增速出現較大振幅,9月份增加值增速雖有所回升,但仍處于低位。主營業務與利潤增速雙回落,庫存與虧損增加、企業經營壓力依然較大。
輕工業為什么能放緩主要是三個原因,一快速消費品增速放慢影響輕工增長速度,由于需要消化前期快速增長的潛能,以及高端消費集團消費的回落,外部消費品受房地產影響也回落,輕工放緩也影響了增長的要素,我們造成工業的增加值下滑到4.3%,工業紙板的增加值下滑到5.6%,外部環境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大家講行業肯定那么行業要洞察行業,行業當前出現了四大規劃,叫做品種產量規劃,區域格局分化,利潤水平分化,內外市場分化,今年1-9月全國紙板產量是8947萬噸,同比增長3.15%,其9月份完成產量100.43%,我們看具體產品的產量,紙漿生產負增長,文化用紙負增長,但是衛生用紙的產量正增長,箱紙板正增長,紙制品為正增長。
地區方面全國造紙產量最多的是廣東省超過了山東省躍居第一,廣東第一,山東第二浙江第三江蘇第四河南第五。
重慶市產量增長34.44%,增速位居首位,廣東省產量增加19.91%增速位居第二,江蘇省產量增加10.8%增速位居第三,福建產量增長7.52%增速位居第四位。
從利潤方面看,今年1-9月全國造紙行業完成累計利潤總額451.28億元,同比增加4.01%,其中紙制品利潤總額234.9億元,同比增加了13.49%,造紙利潤總額222.45億元,同比增加負3.92%,增速下來了,但是利潤總額是222.45億元,紙漿行業負6.07億元,紙漿行業全面虧損,虧了6個多億。其中紙制品的利潤率是5.91%,同比增加0.23%,造紙利潤率為3.85%,同比增加負0.39%,今年1-9月,完全出口674.80萬噸,同比增長13.04%,其中機制紙和紙板出口量417.41萬噸。
我們看這個曲線這三年來每年都在遞增,所以我們造紙的國外市場良好,國內市場低迷。面臨這樣的情況我們造紙企業積極變革引領產業的優化升級,面對經濟新常態,造紙行業不畏困難險阻,抓搶發展機遇,加快轉型升級,不斷創新進去,行業適應市場變化能力逐步增強。
特別是行業龍頭企業弘揚創新傳統,揮灑改革激情,開啟了打造與國家要求相匹配與國際產業規律匹配的新篇章。
案例1:華泰紙業——開啟新聞紙轉型之路。
華泰紙業只保留一臺大型紙機生產新聞紙,對其他傳統新聞紙生產線進行改造,改產效益更高的新型教材紙、環保型文化紙。
案例2:太陽紙業——改造挖潛增效益。
把投資2萬元將一臺15年前上馬的年產能不足6萬噸的雙膠紙生產線改造成生產口杯紙方便面碗紙的生產線,產量倍增。
案例3:九龍紙業——向內部成本控制要效益。
九龍江內部成本控制作為年度營運重點,通過不但加強管理,控制原料成本,降低物流費用,同時一如既往的嚴格控制采購流程,生產成本和資本開支,此外,通過對紙機改造省級持續完善產品組合和產品質量,更有效提高產能效益,2013年至2014年度九龍紙業完成產量1110萬噸,營業收入289.3億元人民幣毛利潤48億。
案例4:世紀陽光——跨界包裝產業拓展新天地。
公司向紙包裝屆延長產業鏈,建立預印新概念包裝,直接與中端客戶搭建連接。
案例5:恒安集團——追隨大數據,管理上檔次。
今年三月恒安集團聯手IBM開啟了恒安的第三次管理變革打造新型大數據管理模式。
恒安集團開展電商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應。
案例6:東升新材料——化軟資產為硬實力。
公司以科技立本,擁有近200項國家發明專利,科技類公司向產業進軍,資本是一道門檻,但中國銀行以東升公司的發明專利權做抵押,向公司提供信用貸款,開啟了中國銀行首例對發明專利權貸款的項目。
當前行業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今天的困難和企業家創業時相比什么都算不上,通過強企變革的案例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紙業征途上企業家們的堅毅、智慧、勤勞。他們正在闊步向前。
當前全球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造紙行業要跨出傳統的思維界限,借用先進技術和思維理念,采取新舉措,鞏固造紙主業,做好四重構。
重構生產制造、重構商業模式、重構價值體系、重構行業形象。
重構生產制造,互聯網時代的最新潮流是德國提出工業4.0版本,這被看作是當前站在全球制高點上的最高的產業戰略。通過4.0技術重構造紙行業的生產制造。
第二個重構商業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實現從生產導向向價值導向的模式重構,要通過外包之、協作等形式把固定成本轉變為可變成本,降低經營和財務風險。
重構價值體系,要直面產能過剩,從傳統的硬件擴張向軟件挖潛能效益,從上設備,拼規模,搶地盤到通過富有經驗的專家隊伍的技術診斷,不投入或少投資實現降低成本,提高產量的新增效益,要重構企業形象,融入到社會的主流世界里。
這些中國好企業的形象為我們的行業贏得一個優良的發展環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各位代表人類工業文明的歷史只有幾百年,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歷史只有幾千年,但是農耕文明卻擁有數萬年乃至更長的時間,以植物纖維為原料的造紙產業是真正有持久旺盛生命力的,具有無限發展空間的永續產業,在市場引領與技術躍升推動下,造紙行業發憤圖強正在經歷著舊貌變新顏的重大變革時期。
優秀的造紙企業正在以大無畏創業精神,激濁揚清,重構新的行業體系,從原料資源、科技研發、生產制造、流通服務、形象責任等多個方面推動行業大變革。
一個與國家發展要求相匹配、與國際產業規律相適應的紙業新形態正在萌動、成型中。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洞察并追隨這個變革潮流,就是遇到了最好的時代,漠視并放棄這個變革潮流,就是遇到了最壞的時代。
無論你如何面對,中國紙業必將從傳統走向現代,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擋不住的大趨勢!
當前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2014年前3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419908億元,同比增長7.4%。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增長7.3%。雖總體在合理區間,但第三季度的增速創5年最低。
今年以來輕工行業呈低位運行態勢,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三季度輕工業增加值增速出現較大振幅,9月份增加值增速雖有所回升,但仍處于低位。主營業務與利潤增速雙回落,庫存與虧損增加、企業經營壓力依然較大。
輕工業為什么能放緩主要是三個原因,一快速消費品增速放慢影響輕工增長速度,由于需要消化前期快速增長的潛能,以及高端消費集團消費的回落,外部消費品受房地產影響也回落,輕工放緩也影響了增長的要素,我們造成工業的增加值下滑到4.3%,工業紙板的增加值下滑到5.6%,外部環境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大家講行業肯定那么行業要洞察行業,行業當前出現了四大規劃,叫做品種產量規劃,區域格局分化,利潤水平分化,內外市場分化,今年1-9月全國紙板產量是8947萬噸,同比增長3.15%,其9月份完成產量100.43%,我們看具體產品的產量,紙漿生產負增長,文化用紙負增長,但是衛生用紙的產量正增長,箱紙板正增長,紙制品為正增長。
地區方面全國造紙產量最多的是廣東省超過了山東省躍居第一,廣東第一,山東第二浙江第三江蘇第四河南第五。
重慶市產量增長34.44%,增速位居首位,廣東省產量增加19.91%增速位居第二,江蘇省產量增加10.8%增速位居第三,福建產量增長7.52%增速位居第四位。
從利潤方面看,今年1-9月全國造紙行業完成累計利潤總額451.28億元,同比增加4.01%,其中紙制品利潤總額234.9億元,同比增加了13.49%,造紙利潤總額222.45億元,同比增加負3.92%,增速下來了,但是利潤總額是222.45億元,紙漿行業負6.07億元,紙漿行業全面虧損,虧了6個多億。其中紙制品的利潤率是5.91%,同比增加0.23%,造紙利潤率為3.85%,同比增加負0.39%,今年1-9月,完全出口674.80萬噸,同比增長13.04%,其中機制紙和紙板出口量417.41萬噸。
我們看這個曲線這三年來每年都在遞增,所以我們造紙的國外市場良好,國內市場低迷。面臨這樣的情況我們造紙企業積極變革引領產業的優化升級,面對經濟新常態,造紙行業不畏困難險阻,抓搶發展機遇,加快轉型升級,不斷創新進去,行業適應市場變化能力逐步增強。
特別是行業龍頭企業弘揚創新傳統,揮灑改革激情,開啟了打造與國家要求相匹配與國際產業規律匹配的新篇章。
案例1:華泰紙業——開啟新聞紙轉型之路。
華泰紙業只保留一臺大型紙機生產新聞紙,對其他傳統新聞紙生產線進行改造,改產效益更高的新型教材紙、環保型文化紙。
案例2:太陽紙業——改造挖潛增效益。
把投資2萬元將一臺15年前上馬的年產能不足6萬噸的雙膠紙生產線改造成生產口杯紙方便面碗紙的生產線,產量倍增。
案例3:九龍紙業——向內部成本控制要效益。
九龍江內部成本控制作為年度營運重點,通過不但加強管理,控制原料成本,降低物流費用,同時一如既往的嚴格控制采購流程,生產成本和資本開支,此外,通過對紙機改造省級持續完善產品組合和產品質量,更有效提高產能效益,2013年至2014年度九龍紙業完成產量1110萬噸,營業收入289.3億元人民幣毛利潤48億。
案例4:世紀陽光——跨界包裝產業拓展新天地。
公司向紙包裝屆延長產業鏈,建立預印新概念包裝,直接與中端客戶搭建連接。
案例5:恒安集團——追隨大數據,管理上檔次。
今年三月恒安集團聯手IBM開啟了恒安的第三次管理變革打造新型大數據管理模式。
恒安集團開展電商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應。
案例6:東升新材料——化軟資產為硬實力。
公司以科技立本,擁有近200項國家發明專利,科技類公司向產業進軍,資本是一道門檻,但中國銀行以東升公司的發明專利權做抵押,向公司提供信用貸款,開啟了中國銀行首例對發明專利權貸款的項目。
當前行業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今天的困難和企業家創業時相比什么都算不上,通過強企變革的案例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紙業征途上企業家們的堅毅、智慧、勤勞。他們正在闊步向前。
當前全球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造紙行業要跨出傳統的思維界限,借用先進技術和思維理念,采取新舉措,鞏固造紙主業,做好四重構。
重構生產制造、重構商業模式、重構價值體系、重構行業形象。
重構生產制造,互聯網時代的最新潮流是德國提出工業4.0版本,這被看作是當前站在全球制高點上的最高的產業戰略。通過4.0技術重構造紙行業的生產制造。
第二個重構商業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實現從生產導向向價值導向的模式重構,要通過外包之、協作等形式把固定成本轉變為可變成本,降低經營和財務風險。
重構價值體系,要直面產能過剩,從傳統的硬件擴張向軟件挖潛能效益,從上設備,拼規模,搶地盤到通過富有經驗的專家隊伍的技術診斷,不投入或少投資實現降低成本,提高產量的新增效益,要重構企業形象,融入到社會的主流世界里。
這些中國好企業的形象為我們的行業贏得一個優良的發展環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各位代表人類工業文明的歷史只有幾百年,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歷史只有幾千年,但是農耕文明卻擁有數萬年乃至更長的時間,以植物纖維為原料的造紙產業是真正有持久旺盛生命力的,具有無限發展空間的永續產業,在市場引領與技術躍升推動下,造紙行業發憤圖強正在經歷著舊貌變新顏的重大變革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