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上午,山鷹國際“綠色包裝制品超級工廠”項目簽約儀式隆重舉行。該項目將落戶馬鞍山市花山區,總投資27億,計劃用地近300畝,建設完整的紙箱包裝加工體系和智能倉儲、智能物流配送系統。
達產后預計實現營收17億
據當地媒體報道,山鷹國際“綠色包裝制品超級工廠”項目一期以生產制造為主,用地面積200畝,引進國外進口原紙分切生產線和技術,擬建設原紙分切配送建設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新建廠房、運輸車輛周轉平臺,引進全新生產線、全自動內部物流系統,投資概算為15.5億。二期項目通過嫁接互聯網技術,采購國際先進智能制造設備,全面提升智造水平。
該項目的簽約,是政企合作從量變到質變的又一碩果,是山鷹國際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步伐”,也為花山區推進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增添新動力。項目達產后,預計年新增營業收入17億、利稅總額1.5億。
事實上,山鷹國際正在加快包裝產業布局。據山鷹2021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包裝產業年產量超過19億平方米,位居中國第二。公司設立了融合精包、外包、紙塑等多業務聯動的大包裝集團,同時成立大客戶中心,在多行業優質賽道重兵布陣。
另據山鷹2022年1月份經營數據快報顯示,2021年1-12月份,公司包裝板塊銷量20.4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9.23%。而隨著“綠色包裝制品超級工廠”項目的簽約落戶,山鷹國際的包裝產業布局將進一步完善,在行業的地位及影響力再度增強。
山鷹已扎根馬鞍山數十年
值得一提的是,山鷹國際在馬鞍山扎根發展已有數十年。一路走來,山鷹國際始終堅持綠色發展和轉型發展,不斷做大做強,如今已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和“安徽省民營企業前10強”。
山鷹國際前身是馬鞍山市造紙廠,1999年改制為安徽山鷹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后歷經掛牌上市和資產重組實現了強強聯合,公司實力大幅提升,并于2017年更名為山鷹國際控股股份公司。目前,公司業務范圍已遍布全球多個國家,旗下擁有各類行業相關企業數十家。
在馬鞍山,山鷹國際旗下的安徽山鷹有限公司目前是其最大的造紙生產基地,共建有三個廠區、現有5條造紙生產線,年產能200萬噸,產品為新聞紙、箱板紙及瓦楞原紙。擁有鐵路專用線、集裝箱港口、水運專用碼頭、自備熱電廠及污水處理站等一系列造紙配套資源。
山鷹國際戰略投資總經理劉幸福介紹:“山鷹國際作為馬鞍山的老牌企業,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馬鞍山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良好的營商環境,公司基于市場需求,決定投資建設綠色紙制品超級工廠項目,該項目能充分利用存量的生產要素,發揮規模經濟效益,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達產后預計實現營收17億
據當地媒體報道,山鷹國際“綠色包裝制品超級工廠”項目一期以生產制造為主,用地面積200畝,引進國外進口原紙分切生產線和技術,擬建設原紙分切配送建設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新建廠房、運輸車輛周轉平臺,引進全新生產線、全自動內部物流系統,投資概算為15.5億。二期項目通過嫁接互聯網技術,采購國際先進智能制造設備,全面提升智造水平。
該項目的簽約,是政企合作從量變到質變的又一碩果,是山鷹國際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步伐”,也為花山區推進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增添新動力。項目達產后,預計年新增營業收入17億、利稅總額1.5億。
事實上,山鷹國際正在加快包裝產業布局。據山鷹2021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包裝產業年產量超過19億平方米,位居中國第二。公司設立了融合精包、外包、紙塑等多業務聯動的大包裝集團,同時成立大客戶中心,在多行業優質賽道重兵布陣。
另據山鷹2022年1月份經營數據快報顯示,2021年1-12月份,公司包裝板塊銷量20.4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9.23%。而隨著“綠色包裝制品超級工廠”項目的簽約落戶,山鷹國際的包裝產業布局將進一步完善,在行業的地位及影響力再度增強。
山鷹已扎根馬鞍山數十年
值得一提的是,山鷹國際在馬鞍山扎根發展已有數十年。一路走來,山鷹國際始終堅持綠色發展和轉型發展,不斷做大做強,如今已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和“安徽省民營企業前10強”。
山鷹國際前身是馬鞍山市造紙廠,1999年改制為安徽山鷹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后歷經掛牌上市和資產重組實現了強強聯合,公司實力大幅提升,并于2017年更名為山鷹國際控股股份公司。目前,公司業務范圍已遍布全球多個國家,旗下擁有各類行業相關企業數十家。
在馬鞍山,山鷹國際旗下的安徽山鷹有限公司目前是其最大的造紙生產基地,共建有三個廠區、現有5條造紙生產線,年產能200萬噸,產品為新聞紙、箱板紙及瓦楞原紙。擁有鐵路專用線、集裝箱港口、水運專用碼頭、自備熱電廠及污水處理站等一系列造紙配套資源。
山鷹國際戰略投資總經理劉幸福介紹:“山鷹國際作為馬鞍山的老牌企業,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馬鞍山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良好的營商環境,公司基于市場需求,決定投資建設綠色紙制品超級工廠項目,該項目能充分利用存量的生產要素,發揮規模經濟效益,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