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以來,山東晨鳴、山東太陽、山東華泰紙業等紙廠陸續發布2021年1月漲價函以及停機計劃,計劃漲價200—500元/噸,部分中小紙廠價格跟漲100元/噸,受停機影響供需關系,預計漲價有望持續。造紙行業似乎已經告別了寒冬,開啟了新一輪的復蘇。
“禁廢令”改變造紙原料格局
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廢紙”也在禁止目錄中。作為國內造紙行業重要生產原料,“廢紙”的徹底“禁入”對國內造紙原料結構的優化升級無疑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在這一消息的刺激下,漿紙一體化龍頭晨鳴紙業股價應聲大漲。
事實上,供需兩端對于驅動此輪紙品價格上漲均有作用,但主要是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根據原材料的分類,紙漿主要分為木漿、廢紙漿及非木漿(竹漿、草漿等),而木漿根據木材樹種不同分為闊葉漿和針葉漿等。不同的紙種所用紙漿品種也不盡相同,像卷紙、餐巾紙等生活用紙的原材料主要由30%左右的針葉漿和70%左右的闊葉漿組成。數據顯示,針葉漿、闊葉漿現貨12月當月漲幅分別為13.9%、17.1%,比起全年最低價格分別上漲了825元/噸、600元/噸。
紙漿價格的上漲也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從供需格局上來看,根據PPPC的最新數據,2020年全球針葉漿產量預計為2798.5萬噸,同比下降2%,而闊葉漿2020年全球產量預計為3798.5萬噸,同比僅增長0.2%左右。隨著造紙行業的的加速復蘇和復產,對于紙漿的需求提升。與此同時,木漿行業的供給格局相對集中,境外大型漿企集中度提升,由此造成了其價格話語權強,可以通過控制產能投放速度來控制漿價。
在此背景下,紙漿自給能力,尤其是木漿自給能力成為未來數年中造紙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
龍頭紙企提前布局
晨鳴紙業、太陽紙業等國內具備一定實力的造紙企業無一不在探索紙漿自給的路徑。
據悉,晨鳴紙業的漿、紙一體戰略的提出始于2005年。從2005年位于廣東湛江的第一個木漿生產項目奠基開始,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晨鳴紙業五大生產基地已全部實現紙漿的自給。
在木漿的上游,晨鳴紙業先后在廣東、湖北、江西等地建立了原料林基地。截至2019年底,原料林面積達100多萬畝。在林漿紙一體化的道路上,奠定了絕對優勢。
有分析師表示,在造紙行業,對于原料的掌控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現行環保政策升級,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行業背景下,擁有原料自給能力,甚至在未來可能有余力填補行業原料缺口的企業,將會在轉方式、調結構的發展趨勢中持續受益。
優勢將向龍頭集中
數據顯示,紙及紙板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從2015年的10710萬噸和10352萬噸增至2019年的10765萬噸和10704萬噸,預計2020年和2021年依然會保持穩定增長,供需平衡的狀態。
趨勢表明,在上游原材料漲價的背景下,頭部紙企的優勢反而被凸顯出來。大型紙企,通常會保有6個月左右用量的紙漿庫存,通過調節庫存和金融套期手段,大型紙企對于紙漿價格的上漲往往并不敏感。而且晨鳴紙業、太陽紙業這樣的漿紙一體化的企業能夠實現紙漿的全部或者部分自給,受紙漿價格上漲影響較小,具備較高的成本優勢。
展開來看,紙類制品目前主要可以分為文化紙、包裝紙和生活用紙三大類,其中,包裝紙中的白卡紙是此次漲幅最為突出的一類。白卡紙作為高端包裝用紙,主要應用在藥品、化妝品、乳飲料、服裝等領域,這些領域的需求近兩年均保持著7%—9%的增長。由于環保政策和區域經濟轉型的共同作用,2020年杭州富陽地區將有250萬噸的白板紙產能將被清退,這部分市場需求將由白卡紙替代,白卡紙將成為未來造紙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在原料供給端起步較早的晨鳴紙業,堅定發展漿、紙一體化戰略。目前公司各生產基地均配有木漿生產線,木漿總產量約430萬噸,成為國內首家實現原料自給的造紙企業。
從2005年晨鳴紙業率先在廣東湛江布局木漿生產項目開始,發展至今,公司已實現各大生產基地的紙、漿產能匹配。與此同時,晨鳴紙業通過漿、紙一體化戰略的落實和推進,推動產業鏈的延伸,實現擴大自身競爭優勢與引領行業轉型升級并舉。
公開資料顯示,現階段,國內木漿年需求量約3300萬噸,其中自主供給量僅能滿足國內三成左右的需求,且隨著環保政策的不斷加碼,中短期內木漿缺口預計還將進步擴大。
有行業分析師表示,大型紙企對原料端的布局,其最終目的都是希望通過對核心環節的掌控掌控塑造核心競爭力。以晨鳴紙業為代表的行業龍頭,已經通過對上下游產業鏈的合理布局和落地實施,提前鎖定了競爭優勢。從目前的行業需求增速和漿產能增速看,這種優勢在短期內很難打破。
不過,也有券商機構認為,近期市場對紙價看漲預期強烈,但從庫存、訂單情況等指標來看,目前基本面改善跡象尚不明顯,面對春季躁動行情需要謹慎應對,建議持續關注終端紙品漲價落實程度、下游采購意愿和訂單成交情況以及庫存去化情況。其中龍頭規模紙廠擁有資金及技術優勢,紛紛投資建設新的原料生產基地,自有漿產能充足,不僅無懼成本上漲壓力,而且相對中小紙廠利潤空間提升,未來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向頭部集中。
“禁廢令”改變造紙原料格局
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廢紙”也在禁止目錄中。作為國內造紙行業重要生產原料,“廢紙”的徹底“禁入”對國內造紙原料結構的優化升級無疑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在這一消息的刺激下,漿紙一體化龍頭晨鳴紙業股價應聲大漲。
事實上,供需兩端對于驅動此輪紙品價格上漲均有作用,但主要是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根據原材料的分類,紙漿主要分為木漿、廢紙漿及非木漿(竹漿、草漿等),而木漿根據木材樹種不同分為闊葉漿和針葉漿等。不同的紙種所用紙漿品種也不盡相同,像卷紙、餐巾紙等生活用紙的原材料主要由30%左右的針葉漿和70%左右的闊葉漿組成。數據顯示,針葉漿、闊葉漿現貨12月當月漲幅分別為13.9%、17.1%,比起全年最低價格分別上漲了825元/噸、600元/噸。
紙漿價格的上漲也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從供需格局上來看,根據PPPC的最新數據,2020年全球針葉漿產量預計為2798.5萬噸,同比下降2%,而闊葉漿2020年全球產量預計為3798.5萬噸,同比僅增長0.2%左右。隨著造紙行業的的加速復蘇和復產,對于紙漿的需求提升。與此同時,木漿行業的供給格局相對集中,境外大型漿企集中度提升,由此造成了其價格話語權強,可以通過控制產能投放速度來控制漿價。
在此背景下,紙漿自給能力,尤其是木漿自給能力成為未來數年中造紙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
龍頭紙企提前布局
晨鳴紙業、太陽紙業等國內具備一定實力的造紙企業無一不在探索紙漿自給的路徑。
據悉,晨鳴紙業的漿、紙一體戰略的提出始于2005年。從2005年位于廣東湛江的第一個木漿生產項目奠基開始,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晨鳴紙業五大生產基地已全部實現紙漿的自給。
在木漿的上游,晨鳴紙業先后在廣東、湖北、江西等地建立了原料林基地。截至2019年底,原料林面積達100多萬畝。在林漿紙一體化的道路上,奠定了絕對優勢。
有分析師表示,在造紙行業,對于原料的掌控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現行環保政策升級,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行業背景下,擁有原料自給能力,甚至在未來可能有余力填補行業原料缺口的企業,將會在轉方式、調結構的發展趨勢中持續受益。
優勢將向龍頭集中
數據顯示,紙及紙板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從2015年的10710萬噸和10352萬噸增至2019年的10765萬噸和10704萬噸,預計2020年和2021年依然會保持穩定增長,供需平衡的狀態。
趨勢表明,在上游原材料漲價的背景下,頭部紙企的優勢反而被凸顯出來。大型紙企,通常會保有6個月左右用量的紙漿庫存,通過調節庫存和金融套期手段,大型紙企對于紙漿價格的上漲往往并不敏感。而且晨鳴紙業、太陽紙業這樣的漿紙一體化的企業能夠實現紙漿的全部或者部分自給,受紙漿價格上漲影響較小,具備較高的成本優勢。
展開來看,紙類制品目前主要可以分為文化紙、包裝紙和生活用紙三大類,其中,包裝紙中的白卡紙是此次漲幅最為突出的一類。白卡紙作為高端包裝用紙,主要應用在藥品、化妝品、乳飲料、服裝等領域,這些領域的需求近兩年均保持著7%—9%的增長。由于環保政策和區域經濟轉型的共同作用,2020年杭州富陽地區將有250萬噸的白板紙產能將被清退,這部分市場需求將由白卡紙替代,白卡紙將成為未來造紙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在原料供給端起步較早的晨鳴紙業,堅定發展漿、紙一體化戰略。目前公司各生產基地均配有木漿生產線,木漿總產量約430萬噸,成為國內首家實現原料自給的造紙企業。
從2005年晨鳴紙業率先在廣東湛江布局木漿生產項目開始,發展至今,公司已實現各大生產基地的紙、漿產能匹配。與此同時,晨鳴紙業通過漿、紙一體化戰略的落實和推進,推動產業鏈的延伸,實現擴大自身競爭優勢與引領行業轉型升級并舉。
公開資料顯示,現階段,國內木漿年需求量約3300萬噸,其中自主供給量僅能滿足國內三成左右的需求,且隨著環保政策的不斷加碼,中短期內木漿缺口預計還將進步擴大。
有行業分析師表示,大型紙企對原料端的布局,其最終目的都是希望通過對核心環節的掌控掌控塑造核心競爭力。以晨鳴紙業為代表的行業龍頭,已經通過對上下游產業鏈的合理布局和落地實施,提前鎖定了競爭優勢。從目前的行業需求增速和漿產能增速看,這種優勢在短期內很難打破。
不過,也有券商機構認為,近期市場對紙價看漲預期強烈,但從庫存、訂單情況等指標來看,目前基本面改善跡象尚不明顯,面對春季躁動行情需要謹慎應對,建議持續關注終端紙品漲價落實程度、下游采購意愿和訂單成交情況以及庫存去化情況。其中龍頭規模紙廠擁有資金及技術優勢,紛紛投資建設新的原料生產基地,自有漿產能充足,不僅無懼成本上漲壓力,而且相對中小紙廠利潤空間提升,未來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向頭部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