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在沖擊面前有一些做外單過剩。近年來,瓦楞紙箱生產能力發展過快,盲目上線,嚴重失控,“僧多粥少”,使本來產能過剩的狀況雪上加霜。全國現有瓦線數量四千多條,年產量達200多億平方米,大致分析一下,速度在50米左右的低速線大約占1/3強,40%左右;速度在80-150米中速線大約占1/2,45%左右;實際生產速度(不是設計速度)在150米以上的占15%左右。占10%;全國紙箱廠大約16000家~20.000家,平均每條生產線年產瓦楞紙板只有660萬平方米。各地使用單面機的比重占一半以上。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競爭加劇,造成大多數生產線開工不足,有些生產線已經停產。據統計,我國瓦線的平均開機率僅為40%,無疑,我國紙箱業在高速發展的背后,蘊藏著嚴重的隱患。
(二)采取一定的宏觀調控手段,一方面模必須適時地進行調整,不整頓就不會太平,就不會發展。調整、發展,這才是我國紙箱企業發展的真正出路。在今后3~5年時間,我國現有瓦線數量要縮減一半,即不超過2000條為好。
業內專家建議,因加大企業結構、產品結構最大化。傳統的“重設備輕管理”的思想使一些大中型企業承包的現代化管理水平不能相應跟上設備技術改造的進程,從而也無法讓先進的設備產生出更多的利潤;另外,一些紙箱企業獲取市場信息的渠道不暢通,尤其缺乏國際市場的運作經驗和產品創新能力,為了獲得市場份額只能采取惡性競爭的手段,一味壓低價格,最終導致企業獲利能力不高,只能微利甚至虧損經營。
(三)延伸產品何服務鏈條,協調產業鏈美國瓦楞紙板生產線數目還不及我國的40%,但其生產的瓦楞紙板(按面積計算)是我們的3倍多,這與我國生產線的水平和開機率有很大關系。目前紙箱企業使用的瓦楞紙板生產線速度大多低于100米/分鐘,幅寬在1.6米以下,如果開機率不高也將影響其產能的發揮。據統計,我國瓦線的平均開機率僅為40%,因此淘汰窄幅、低速瓦線,發展高速、寬幅瓦線,提高開機率是紙箱行業當務之急。要加大瓦線技術改造力度,提升現有技術平臺。
由于增值稅轉型后,設備采購企業再購入固定資產過程中,在支付的增值稅可以作為進項稅中給予抵扣,現金支出減少17%,同時減少折舊(17%)和營業稅金及附加,企業利潤增加,構成利好。2009年有可能加大對設備更新的力度。但設備更新要有科學的市場定位,要有明晰的市場風險預期,最可怕的是固定資產閑置,對經濟后發達地區尤為重要。
(四)不良客戶的惡意傷害,是紙箱企業不堪重負。有的貨款欠拖不付造成企業資金流轉困難。在不良招標中,客戶利用招標方式,使紙箱企業大打“價格戰”,這是整個行業的悲哀。